子栏目导航準備懷孕 | 懷孕期 | 嬰儿期0-1歲 | 幼儿期1-3歲 | 學齡前3-6歲 | 家庭與生活 | 靚麗媽媽 | 订阅

急!寶寶咳嗽伴有鼻涕 寶寶疾病知識

来源:寶寶起點網      時間:2021-10-21 09:01:56
[提要] 寶寶十個月了,前幾天由于發高燒就到醫院去看了一下,醫生給量了體溫,驗了小血,沒有炎癥,當時就打了一針。次日,燒就退了,可是卻咳嗽起來了。今天咳嗽更厲害了,而且伴有鼻涕。配了葵花牌止咳的藥吃,可是就不怎
寶寶十個月了,前幾天由于發高燒就到醫院去看了一下,醫生給量了體溫,驗了小血,沒有炎癥,當時就打了一針。次日,燒就退了,可是卻咳嗽起來了。今天咳嗽更厲害了,而且伴有鼻涕。配了葵花牌止咳的藥吃,可是就不怎么肯吃。今天已經去過醫院了,寶寶不發燒,肺也好的,醫生說沒法打針,只能吃藥了。請問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止咳的?中醫的 謝謝
A:
1)寶寶一旦感冒咳嗽,是要好些天才能好的。2)不要說寶寶,即使我們大人咳嗽了,也不會馬上好的呀,況且寶寶還小,不能吃太猛的藥,只能慢慢的調理。3)平時多讓寶寶喝水,多讓寶寶休息,寶寶慢慢就會好的啦。
A:
寶寶的免疫系統發育尚未完善,容易生病。 嬰幼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善,容易發高燒或者出現服藥退燒后體溫又迅速回升的現象。為此,家長應該有基本的認識。家長除按醫囑治療并護理病兒外,還應學習和掌握一些必要的辨別疾病的知識。 1.注意孩子的精神狀態。如果孩子發熱雖高,但精神尚好,服藥退熱后仍能笑能玩,與平時差不多,說明孩子病情不重,可以放心在家中調養。若孩子精神萎靡、倦怠、表情淡漠,則提示病重,應趕快去醫院。 2.觀察孩子面色。如果孩子面色如常或者潮紅,可以安心在家中護理;若面色暗淡、發黃、發青、發紫,眼神發呆,則說明病情嚴重,應送醫院。 3.觀察孩子有無劇烈、噴射性嘔吐,如有說明顱腦病變,應去醫院。 4.查看皮膚有無出疹,若有則提示傳染病或藥物過敏;查看皮膚是否發紫、變涼,若存在則提示循環衰竭。這兩種情況均需再去醫院。 5.觀察孩子有無腹痛和膿血便,不讓按揉的腹痛提示急腹癥,膿血便提示痢疾等,也必須上醫院。 如果孩子僅有高熱,沒有上述各種合并癥出現,盡管退熱緩慢,或者時有反復,也不必擔心,應該耐心在家中治療、護理,可采取如下措施: 1.保持環境安靜、舒適、濕潤,室內定時通風,成人不要吸煙。 2.發燒是機體對抗外來微生物入侵的保護性反應,有益于增強機體抵抗力,因此,38.5°C以下的體溫不必服退熱藥。只有體溫超過38.5°C以上,才需采取退燒措施。 3.病兒的衣服不宜穿得過多,被子不要蓋得太厚,更不要“捂汗”,以免影響散熱,使體溫升得更高。 4.要鼓勵孩子多喝開水,多吃水果。發熱后孩子食欲減退,可準備一些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飯菜,選擇孩子體溫不高,或吃藥退燒的時機進食,但不要吃得太飽。 5.保持大便通暢。 寶寶發燒應急3要素 第一,少穿衣服,給孩子散熱。 傳統的觀念就是孩子一發燒,就要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嚴嚴實實的,把汗“逼”出來,其實這是不對的。小孩在發燒時,會出現發抖的癥狀,父母會以為孩子發冷,其實這是因為他們體溫上升導致的痙攣。 第二,幫孩子物理降溫,有以下常用方法: 1.頭部冷濕敷:用20℃-30℃冷水浸濕軟毛巾后稍擠壓使不滴水,折好置于前額,每3-5分鐘更換一次。 2.頭部冰枕:將小冰塊及少量水裝入冰袋至半滿,排出袋內空氣,壓緊袋口,無漏水后放置于枕部。 3.溫水擦拭或溫水浴:用溫濕毛巾擦拭孩子的頭、腋下、四肢或洗個溫水澡,多擦洗皮膚,促進散熱。 4.酒精擦浴:適用于高熱降溫。準備20%-35%的酒精200-300毫升,擦浴四肢和背部。 第三,補充充足的水分,不要隨便吃藥。高熱時呼吸增快,出汗使機體喪失大量水分,所以父母在孩子 發燒時應給他充足的水分,增加尿量,可促進體內毒素排出。 科學退燒巧護理 方法1.小兒發燒的物理降溫法:a 35%酒精擦浴;嬰幼兒發燒時可以以此幫助降溫。b 溫水洗澡;洗澡能幫助散熱。c 熱水泡腳;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,緩解不適。d 冰袋冷敷;e 冰枕;寶寶高燒時可以做個冰枕給寶寶枕著,既舒服效果又好。 發燒是嬰幼兒最常見、最易發生的癥狀。年輕的新媽媽沒有經驗,一看到寶寶的小臉紅紅的、摸摸手心熱熱的、額頭燙燙的,用體溫計一量:38℃,就帶著寶寶急匆匆地趕往醫院。下面教你幾個及早發現寶寶發燒的小方法,讓你在處理寶寶發燒的情況時,更加得心應手。 1摸: 平時經常摸摸寶寶的小手和頸部后面,既可知道寶寶體溫是否正常,更重要的可以了解寶寶的衣著是否合適,穿得過多或過少都不利寶寶的健康和舒適。了解了寶寶的正常體溫,一旦寶寶有發燒,你就馬上能“摸出”。用手大致感覺出了寶寶的體溫異常,可用你的額角接觸寶寶的額角,如果明顯感覺寶寶的額頭比你的熱,那么寶寶多半是發燒了。 2看: 如果寶寶臉部潮紅、嘴唇干熱、哭鬧不安,或者沒有食欲時,寶寶很可能是發熱了。發熱時身體的水分消耗較大,如果寶寶的小便比平時的尿量少,且小便發黃、顏色較深,寶寶也可能體溫增高了。 3測:用體溫計測量體溫是最確切的。通常用肛表測量小寶寶的直腸溫度較確切(正常體溫為37℃~38℃),也可測量寶寶的腋下或頸部(正常體溫為36℃-37℃),測出的直腸溫度需減去0.5℃,腋下和頸部溫度應加0.5℃,得出的度數便是寶寶的現時體溫數,如此可知寶寶的準確體溫和是否發燒。學齡前寶寶最好不要用口腔表測量體溫,以免發生意外。 TIPS:屬于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情況 發現寶寶發熱時,不要手足無措,應先弄清寶寶是病理性發熱還是生理性發熱,再做出正確的處理,屬于生理性體溫升高的是: * 寶寶穿得過多、蓋得太厚,都會使體溫有所升高,尤其是新生寶寶。只要將這些因素排除,小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。 * 劇烈活動、精神緊張、情緒激動、進食、排便等,都可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升高。 * 體質虛弱、饑餓、久不活動或保暖不佳等,則會使寶寶的體溫暫時偏低。 * 如果寶寶的體溫暫時波動,幅度不大,全身情況良好,特別是精神狀態好,沒有異常,可能只是生理現象,并非有病,密切注意觀察即可。 小提醒:如果寶寶的體溫很高(38℃以上)或過低(36℃以下),都應引起重視,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。 寶發燒別吃葷,多吃素:發燒是以交感神經系統活動增強為特點的全身性反應。唾液分泌,胃腸活動也會減弱,消化酶、胃酸、膽汁的分泌都會相應減少,這些食品如果長時間滯留在胃腸道,就會發酵、腐敗,最后引起中毒。所以當兒童發燒時,父母不要給他們準備肉、蛋類等葷腥食物,應多喝開水,多吃蔬菜和水果。 孩子發燒不超過38.5℃,建議只用物理降溫,但如超過38.5℃或孩子有驚厥史,要及時用退燒藥。父母最好選用對乙酰氨基酚(百服寧、泰諾林等)、布洛芬(美林等)這兩款兒科醫生使用最廣,臨床安全性較高的藥物。 這兩類退燒藥雖屬兩種不同類型,但作用都是解熱鎮痛。服用時,需注意兩者劑型的差別:對乙酰氨基酚類的百服寧、泰諾林等有滴劑、口服液、咀嚼片三種劑型;布洛芬類的美林,對兒童只有滴劑和口服液兩種劑型。1歲之前的嬰兒,最好用滴劑,因為滴劑藥物濃度小、刺激性小。 在滴劑的用量上則要按體重選擇。一般6~11個月的嬰兒,對應體重為5.5~8公斤,用1滴管的退燒藥。12~23個月的嬰兒,體重在8.1~12公斤左右,吃1.5滴管。 2歲以上孩子,最好服用口服液的退燒藥。再大一點的孩子可用片劑,這種像餅干一樣的水果味咀嚼片,孩子不會拒絕服用。此外,阿司匹林、撲熱息痛等退燒藥,對患兒刺激性和副反應較大,吲哚美辛(消炎痛)類藥,對胃部刺激較大,不建議使用。 用藥過程中,家長要注意給孩子服用一類退燒藥的時間別太長,發燒超過兩天最好換用另一類藥。服用泰諾林和百服寧,一天不能超過4次,每次間隔最少4小時。
A:
可以看一下你的寶寶是不是過敏性體質,或者是不是鼻水倒流也都會引起咳嗽,如果藥不對癥,當然咳嗽不會好啦
A:
寶寶不肯吃藥可以用外用的藥呀,像現在有益氣貼感冒貼之類的都是外貼藥,很方便的

友情鏈接: 天闊釣魚網   钓鱼圈   图恩席工业设计